排名第二、第三的国投证券、中信证券被授予年度优秀做市商奖项。
由于社区居民中老年人较多,该支行提前精心准备了防诈骗、反洗钱、反假币等宣传折页,为参与活动的居民普及常见金融诈骗手段、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并结合案例分析,讲解如何识别网络钓鱼、电话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下一步,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上地支行将持续创新金融知识宣传的活动形式,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为首都金融稳定贡献中信力量。
在开展金融知识普及的同时,该支行还配合社区志愿者向居民提供了眼镜维修及清洗、手机贴膜等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送去温暖。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上地支行通过走进社区,传承了风险、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树立了温暖服务大众的良好品牌形象过去10年间,英国已有50万烟民在电子烟的帮助下成功戒断卷烟。国际最权威的独立循证医学学术组织Cochrane同期研究显示,电子烟是目前最奏效的戒烟方法,戒烟效果和戒烟药(伐尼克兰)的相当,比戒烟门诊常用的尼古丁替代疗法效果更好。评论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心肺科教授Nicholas S. Hopkinson撰写,同步刊登于ATS官方期刊《美国呼吸与重症监护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TS2022国际会议上发表的研究指出,烟民改用电子烟可以减掉卷烟95%的危害,电子烟用户复吸卷烟则不可取:当电子烟用户变回烟民后,其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风险将翻倍。很多人抨击电子烟减害95%这个数据,认为它听起来很唬人。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92亿户,全年净增1557万户,比上年增长8.8%,增速较城市宽带用户高1.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为此,要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电商模式,加快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按照《意见》要求,构建协同、创新、高效的农村电商生态圈,对于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合力。农村电商拓宽了流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推动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城乡数字鸿沟不断缩小,为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物流体系的完善,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
此次发布的《意见》从6个方面提出14条具体举措,将用5年时间,在全国培育100个左右农村电商领跑县、1000家左右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1000个左右县域直播电商基地、10000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使农村网络零售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度增速高于同期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农村网商(店)数稳步增长,农村数字消费实现提质升级,助力农产品上行和农民增收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设施完善、主体活跃、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各方应加强政策配套和部门协同,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还应继续推进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优化物流配送网络,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欧美国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新能源弃电,2020年风电弃电率普遍处于3%至11%区间。
中国能源研究会研究员、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表示,这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包括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分布式发电和就地消纳、发展储能技术、加强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以及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等。充电、抬杆、照明3月27日晚,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学林街的一座5G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楼迎来了用电高峰,夜晚光伏不发电,停车楼里的储能系统正源源不断提供着电能。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3.9%,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第一批已建成并网超4500万千瓦,第二批、第三批已核准超过5000万千瓦,正在陆续开工建设。
新能源跃升式发展,在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也给电力系统稳定安全和电量消纳带来较大挑战。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正式提出,到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33%和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日前举办的2024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24年新投产发电装机规模将再超3亿千瓦。国际上已有学者提出新能源经济弃电概念,即避免尖峰时刻消纳新能源产生的超额成本。针对建设新能源的工业区、大型企业、学校等公共建筑,我们通过向用户提供合理的储能配置建议方案,既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又能削峰填谷,保障电网平稳运行。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大规模并网面临挑战按照目前新能源装机速度,今年内,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煤电装机。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电力电子装置在源网荷储等各环节得到广泛应用,电力系统呈现显著电力电子化趋势,功角、电压、频率等系统稳定问题突出。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并网消纳是项系统工程。
杨昆建议,要合理布局支撑性调节性煤电,适度布局调峰气电,大力推进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推动既有水电扩机增容及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改造。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比重达78.8%,成为新增装机绝对主体。
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不断增强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调度控制中心主任马晓伟介绍,西北电网已连续7年实现新能源发电量、利用率和发电占比三提升。新能源绿电不仅点亮西北,更输送至全国各地,服务全国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同时,受自然条件限制,可再生能源供给将呈现更大程度间歇性和波动性,风力骤减、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会造成可再生能源出力大幅下降。
全国并网风电和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规模从2022年底的7.6亿千瓦,增至2023年底的10.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36%。从全球范围看,在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提高的同时,弃电率呈上升态势,成为客观规律。
同时,定期滚动测算发布各省预期利用率,科学引导新能源发电企业投资,避免资源浪费。但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进一步扩大,保持高水平消纳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一味追求高比例消纳并非良策。
事实上,新能源利用率并不是越高越好。有关研究认为,新能源发电渗透率临界点大致在30%至40%区间,临界值之内弃电率普遍不高,超过临界值弃电率将显著提升。
理性看待新能源利用率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在装机年均增长26%的条件下,利用率连续5年保持95%以上,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在一定发展阶段和数值之上,新能源利用率的每一步提高,都要付出巨大的消纳成本,社会用能成本也会因此提升,新能源发展规模也将受限。截至去年底,西北电网已累计送出近4000亿千瓦时绿电,实现了每发4千瓦时电中就有1千瓦时来自新能源的目标,绿电不仅惠及本地,更源源不断输送到华东、华北等地。装机规模迈上新台阶2023年底,位于陕西省府谷县的奕辰光伏电站共计25万千瓦光伏并网发电。
随着新能源装机持续攀升,如何有效消纳绿电确实是个挑战。电力设施安全、供电保障能力、系统稳定运行、新能源消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专家建议,新能源合理利用率与新能源电量渗透率相关,要在明确全国整体利用率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省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以提升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为导向,差异化设置各省利用率目标,不搞齐步走。过去一年,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整体提速。
到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3亿千瓦左右,首次超过煤电,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0%左右。早在2021年3月,国新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时任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在回应如何保障新能源消纳问题时,就提到要科学制定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目标这一举措。